【人力资源处】【教师发展中心】关于我校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根据天津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现将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时要求
初级、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人每自然年累计不得少于12天(96学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人每自然年累计不得少于18天(144学时)。
二、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必须包括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必修课(10学时),其他学习内容可结合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初级、中级86学时,高级134学时)。
“以聘代评”范围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工程技术(非轻工类专业)、图书、档案、出版、翻译、会计、统计、审计、卫生等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内容还需满足天津市有关主管部门规定或相应评委会的要求。
三、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学习方式
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应登录“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tjjxjy.chinahrt.com免费学习必修课《如何走出科研评价与科研诚信困局——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两门。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技术咨询热线:4000-666-099。
未完成2014年至2018年学习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2019年度仍可在“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补学窗口进行补学,完成学习任务并经考核合格后,直接从网上打印培训合格证书,计入补学年份学时。自2020年起,不再开展2014、2015年度补学。
四、其他学习方式
1.在线课程学习:
方法一:天津市高校校级自主在线学习中心-“天津科技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http://tust.enetedu.com/)在线学习,以在线打印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证书”作为继续教育学习凭证。2019年度“天津科技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课程可在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免费学习,2019年9月课程将按学年进行更新。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学习并打印课程证书的,可计入2019年继续教育学时总数。选课数量不受限制,但最多认定2门课(50学时)作为继续教育学时数。
方法二:天津科技大学自主在线学习中心-“超星教师发展中心云平台”(http://tust.ctld.chaoxing.com/portal)在线学习,请在“在线课程”进行选课,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学习并打印课程证书的,可计入2019年继续教育学时总数。本平台最多认定50学时作为继续教育学时数。
注:方法一与“方法二”两个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时数相加最多认定50学时作为继续教育学时数。
2.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更新、补充、拓展、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各类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学习(包括国家、本市或单位组织的高研班、行业内部培训等),按实际学习课时认定。没有明确授课时数只有授课天数的培训学习,按每半天4学时认定。
3.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攻读学位或课程进修,凡考试考核合格,按每门课程规定学时数认定。
4.国内学术会议。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国家举办的学术会议认定6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3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5学时;参加省、部级学术会议认定4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1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3学时。
5.境外培训和学术活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境外培训的,按实际培训学时认定;参加境外学术活动,按每半年30学时认定(在途时间不计算在内)。
6.教学授课。专业技术人员应邀讲授继续教育课程,按实际授课时数的2倍认定学时;讲授学术报告或讲座,按实际学时数的3倍认定学时。
7.发表论文、著作。专业技术人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译文,按重要期刊论文,SCI、EI、SSCI、A&HCI检索论文每千字认定6学时、普通期刊按每千字认定3学时,其中第一作者按全学时认定,参加者按序依次递减20%认定。同一论文或著作多处发表或出版,只按其中的最高学时认定,不得重复登记。
8.承担课题(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国家级课题(项目),按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年分别认定60、50、40、30、25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年分别认定30、25、20学时。省级课题(项目),按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年分别认定50、40、3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年分别认定20、15、10学时。
9.参加专业技术资格、执(职)业资格、职业水平考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职)业资格、职业水平考试(不含职称英语、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者,按初级20学时、中级30学时、高级40学时认定。
 

 
人力资源处 、教师发展中心
2019年3月6日
打印 Print
返回顶部 Top
Copyright @ 2010 天津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版权所有